从各个方面向周总理学习
虽然现在已经40多岁了,但我仍然还记得小学5年纪时学过的那篇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直到现在我仿佛还记得当时我们全班学生都是含着眼泪朗诵这篇课文,对总理的敬仰之情应该说不是影响了我一个人,而是影响了我们中国好几代人,对总理,我们由衷的发自内心的敬佩,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总理在我们心里的地位也不是别人所能代替得了的,应该说不管总理的什么方面,都是我学习的榜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总能在总理身上学到东西,上学时“为了中华之崛起”工作时、入党后,我们总是能够在总理的身上找到一个又一个的亮点,敬爱的周总理虽然离开我们三十多年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他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永远激励着我们奋斗!
周总理是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缔造者之一,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这一系列的头衔并没有让他有一丝一毫的放松和骄傲,而是让他用更多的时间投身于为祖国的建设和为人民服务中去。周总理是位一心为党、为国、为民,不图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领导楷模。
立大志,把个人理想和国家人民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为中华崛起”的崇高志向当作终生不渝的追求目标。这是周总理人格精神的坚实基础。有着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和远大志向的周恩来,曾在作文《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中明确提出学习应以肩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目的,开始把个人前途和国家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了。当校长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时,周恩来庄重地回答:“为了中华之崛起”。周总理说到了也做到了,他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为共产主义崇高理想而奋斗的伟大事业中,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周总理有着伟大的远见,从他童年接受教育起,到后来东渡日本留学,都在寻找着祖国未来的出路。他在不断前进和探索的道路上,终于在旅法期间选择了共产主义道路,他无比坚定地选择了这条道路,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他认为中国该走社会主义道理。这就是他的远见,一个伟大的远见。1928年,周恩来在中共中央最早提出了思想建党的问题。党的思想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在那个时期也是党建工作的重点。思想理论建设是贯穿党的一切建设的中心环节,而当时的周恩来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又让人民看到了其伟大的远见,也为日后的革命和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这启示我们,一个有为的青年,只有树立远大志向,确定好人生的坐标,才能坚韧不拔,奋发向前,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只有这样他的生活才真正有意义,他的青春才能放射出绚丽的光彩。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
周总理用毕生精力为中国的未来奋斗着。无论是在新中国成立前还是成立后,始终没有改变他为国家奉献,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他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在中国人民事业中的巨大作用,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力量都是不容小觑的,他为祖国所作的贡献是无法衡量的。 一生只讲奉献,从不索取,把个人有限的生命完全溶入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去,是周总理人格精神的核心。周总理是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典范,也是他人格精神的核心。表现在他时刻关心群众生活,体察人民疾苦,终生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上。周总理作为共和国的“大管家”,人民的忠实公仆,与人民息息相通,血肉相联。他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忧人民之所忧,喜人民之所喜。把人民的疾苦时刻放在心上,把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 在“文化大革命”中,周总理以常人难以想像的大智大勇和自我牺牲精神,面对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忍辱负重,为极力保护忠诚于党的老革命老前辈,尽力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而苦撑危局。即使在得知自己患膀胱癌后,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尽头。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就是这么一个人,我们有理由不热爱他吗?就是这么一个人,我们有理由不敬仰他吗?就是这么一个人,我们有理由忘却他吗?
周总理的一生都心系祖国和人民,连他去世的最后一刻想到的也是别人,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中国共产党 90年来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一名党员,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用总理的精神时刻激励自己,鞭策自己。不断学习,用政治理论知识武装头脑,用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反对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反对形式主义和本本主义;提倡努力学习的风气,理论联系实际,研究新事物,解决新问题;坚持说实话、鼓实劲、做实事、求实效,反对说假话、做虚功、图虚名,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贡献自己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