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前线坚挺的脊梁
——医生疫情防控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材料
危急时刻,总有人挺身而出,为我们负重前行。童朝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就是这样的人。在疫情大战大考中,他为党分忧、为国解难、为民奉献,展现了共产党人忠诚担当、大爱无疆的崇高品质。
逆行出征,勇当先锋
从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业32年来,每次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童朝晖总是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全力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2003年,非典疫情暴发。童朝晖临危受命,担任北京市主检医师、定点医院病区主任,收治百余名患者无一例死亡,所在病房被誉为“中国顶级 SARS 病房”。此疫之后,他又带领团队发现并救治了全市第一例 HSN1、H7N9、H5N6 禽流感患者和输入型肺炎鼠疫患者,相继创下多个第一。他说,“党员初心、医者仁心,彰显的都是责任使命”。
去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1月18日,童朝晖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救治组专家,第一时间奔赴湖北。他奋战3个多月,参加武汉、黄石、黄冈、鄂州、孝感5市20 家医院重症、危重症救治工作,指导医疗救治危重患者2000多人,“每天查看诊治几十例,在几家医院甚至不同地市之间奔走,这是家常便饭”。期间,他提出“关口前移积极救治”、“临床诊断”、“从全国抽调重症医务人员对口支援湖北”等建议,均被中央指导组采纳。同时,他还参与编写新冠肺炎诊疗方案、重症危重症诊疗方案……多项任务压身,体力精力严重透支,人瘦了一圈。
武汉疫情缓解后,他又转战哈尔滨、吉林、青岛、北京、石家庄、通化等地,连续战斗250多天,行程超过1.5万公里。童朝晖说:“我随时准备出征,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救死扶伤,生命至上
“见到病人就要救”,童朝晖一到武汉就扎进隔离病区,经常在重症监护病房一待十几个小时,从刚出生婴儿,到90多岁老人,他一个一个地与死神“掰手腕”。
“细节决定成败,决定生死。”查房时,童朝晖会趴在患者面前,逐一查看气管插管位置、管路湿化、呼吸机模式、参数设置及各项监测结果,对不合理的立即调整纠正,连病床摆放也不放过,反复叮嘱医护人员关注每一个细节,“要有鹰一般的眼睛,能看到患者细枝末节的变化”。一次在雷神山医院,他发现患者插管的气囊太硬,对主管医生说,“合适的气囊压力摸上去的手感,比鼻尖要软一点,比嘴唇要硬一点”。正是秉持敬佑生命、严谨细致的精神,童朝晖挽救了大量重症患者生命,降低了危重症患者病亡率。
童朝晖立下誓言,“绝不放弃每一个生命”。2014 年,一名产妇农药中毒,生命垂危。前去救治的路上,他接到电话,“你们别来了,患者病情急转直下,已经快不行了”。童朝晖仍坚持赶过去抢救,终于使她转危为安、康复出院。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已下病危通知的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家属已备好寿衣的肝移植患者……都被他从死亡线上救回,用爱的明灯点亮了生的希望。
医术高超,医德高尚
同事和患者评价童朝晖:大家风范,医术精湛。他敢为人先,一直走在学科前沿,先后承担科技部等课题1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90余篇,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等。他和团队发挥国家重点学科、临床重点专科优势,建立国内最为完备的呼吸支持体系,率先开展体外膜肺氧合(ECMO)、超声支气管镜等先进技术研究应用,解决了大量疑难病例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问题。
“一名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童朝晖始终坚守职业操守,保持清廉本色。他的门对患者开,对家属开,对同行开,就是不对医药代表开。医药代表都不敢去找他,找也没用,还没来得及推销,逐客令就下了。2012年,他牵头推进医院医药分开改革,制定各科室次均费用控制指标,实行考核奖罚制度,“对开可疑处方的医生,就是要曝光他!”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童朝晖尽管忙碌劳累,仍坚持整理每天的发现和思考,写诊疗日记,与同行分享临床心得。在群众焦虑恐慌、盲目抢购药品、担心二次感染等时候,他都会抽出时间接受媒体采访、及时发声,以专业视角客观公正澄清事实,回应社会关切,解答公众疑惑,普及科学知识,增强大家科学防治的意识和战胜疫情的信心。他的专业指导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受到网民好评。
去年2月,童朝晖的女儿给他写了这样一封信:“每逢国家有难,您都第一个冲到前线,从来没有依依不舍的告别。感谢你们这些美丽的逆行者,用勇气和无私为我们撑起一片天,你们是人间的天使、国家的英雄、民族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