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扩大内转外输力度加快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劳动力经验材料(精选多篇)

时间:2024-02-15 23:24:04
扩大内转外输力度加快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劳动力经验材料(精选多篇)(全文共12701字)

第一篇:扩大内转外输力度加快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劳动力经验材料

我们里木店镇现有9个行政村,43个自然屯,耕地面积10.8万亩,总户数5650户,人口2.2万人,其中农业户数5520户,农业人口2.1万人, 农村劳动力1.2万人。近年来,我镇从转变观念入手,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上升为镇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坚持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面向全国打造连锁平台,实行政府领办,群众主办,内转外输,结合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截止到2014年6月末, 我镇共转移农村劳动力8750人,占劳动力总资源的71%, 其中内转4230人,外输4520人,创收4.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农民人均增收810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优化产业结构,千方百计挖掘内部就业潜力。通过调整农村经济发展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拉长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一是壮大畜牧业。近两年来由于深入坚持实施市委主副换位战略,建小区、打会战、抓普养,推进了畜牧业快速高效发展。全镇新增奶牛、肉牛、生猪、肉蛋鸡等养殖专业村屯11个,养殖大户430户,引导2200多富余劳力转向了养殖业。二是做强民营企业。通过营造氛围,放宽政策,优化服务,大打民营经济发展会战,迅速掀起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热潮。一年多来全镇新发展个体工商户52户,私营企业5户,新上了投资4200万元的绢花厂,500万元的铁铝铸造厂,600万元的黑龙江北方龙信辣椒加工厂,共计安置就业人员1200人。三是调整种植业。按照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绿特色、林果业和大棚温室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采取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消化一批。其中仅长江小辣椒一项就吸纳社会富余人员1200多人。四是搞活贩运业。充分发挥交通便利、临近哈大两市的优势,抓住农副产品销售旺季的有利时机,组织农民群众大搞经商贩运,做到倒起来、运起来、轰轰烈烈转起来。仅滨洲铁路一条线每日就有近千人往返省内各大城市经商贩运。

二、多路牵线搭桥,努力拓宽外部市场就业空间。我们在实践中把建立外埠就业基地作为推进农村劳务输出的主要途径,加速扭转农民自发式转移局面,多领域、多层次、多途径搭建通向外埠的输出桥梁。一是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发挥政府、部门、乡村等各级组织的作用,利用人缘、地缘、亲缘关系,广泛联系劳务项目,组织农村富余劳动力异地转移。镇劳务服务站多次到全国各地为农民寻找创业门路,提供致富信息,先后同全国多家劳务市场、中介机构、大商场建立了广泛的用工合作关系,共组织3000人外出务工经商,年约创收3800万元。金山村一个村150多名富余劳动力利用政府提供的信息,集体到福州打工,专门为福州市卖小商品,几年中几乎跑遍了全中国,成为远近有名的专业村。去年福州市的几个大老板联合起来专程到金山村开了一次全村庆功宴。二是通过中介组织牵线搭桥。发挥各类协会及经纪人在城乡劳动力开发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加速扩张经纪人群体,积极挖掘本地成功的创业能人,扶持其不断发展壮大。四方村民贺海在沈阳成立房屋拆迁有限公司,镇政府与其联系,向其输出劳动力350人。目前,我镇已成立以各类能人为核心的劳务协会11个,输出农村劳动力1200人。三是通过能人牵线搭桥。发挥在外埠有一定根基、成就、信誉度和影响力的能人作用,带动更大的就业群体走出去求发展。全镇在全国15个大中城市等地建立了稳固的发展基地,吸纳转移农民工近1000人。四是通过劳动力市场牵线搭桥。积极建设和发展劳动力市场,通过劳动力市场定期发布信息,达到相互间信息共享,为城乡劳动者提供就业岗位。

三、搞好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劳动力的就业本领。培训农民工,提高他们的就业技能,这是促进农民外出就业、稳定就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一是多元性培训。充分发挥现有各级各类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的作用,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培训。二是实用性培训。针对用人单位所需,提前掌握信息,主动与各类培训机构联系,实行定向培训,定向输出。年前我们输送到北京王府井王朝海鲜大世界的100名海鲜销售员,专门组织到烟台培训一个月,上岗后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三是灵活性培训。每次向外输出劳动力都采取按需培训、定向培训、委托培训和联合培训等形式,多渠道开展职业培训,大大增加劳动者的上岗机会。里木店镇绢花厂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扩大了生产规模,需招200多女工,我们利用劳动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对这些女工进行了专门培训,现已全部上岗,每名女工月收入可达400元以上。

四、强化扶持服务,积极为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在鼓励、组织农民外出打工的同时,我们积极为农民外出打工提供各种服务。一是给予政策扶持。在土地流转上,规定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的土地不收回,经村委会批准可自行转包;已转让出承包土地的农户,在没有农转非的前提下,继续享有本村村民的各种政治、民主权利和其它有关方面的待遇。在税费上,工商、税务、城管、公安等相关部门,对进城经商的农民工实行税费减免,对受灾户、特困户全免。公安、计生、劳动等部门优先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身份证、流动人口证、务工证、计生证等证件。二是给予资金扶持。对于农民工创业需要资金支持的,政府全力支持,并主动与金融部门协调,在其担保手续齐全的情况下,优先提供贷款。对外出打工的贫困户子女学杂费予以减免。三是给予维权扶持。进一步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不合理限制政策和乱收费,维护和保障进城务工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协调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及时处理各类用工纠纷案件,切实保护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促使我镇劳动力转移工作形成了一个了良好的工作态势。

第二篇:扩大内转外输力度加快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劳动力经验材料

扩大内转外输力度加快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劳动力经验材料

我们里木店镇现有9个行政村,43个自然屯,耕地面积10.8万亩,总户数5650户,人口2.2万人,其中农业户数5520户,农业人口2.1万人,农村劳动力1.2万人。近年来,我镇从转变观念入手,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上升为镇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来抓。坚

持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面向全国打造连锁平台,实行政府领办,群众主办,内转外输,结合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截止到2014年6月末,我镇共转移农村劳动力8750人,占劳动力总资源的71%,其中内转4230人,外输4520人,创收4.8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农民人均增收810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优化产业结构,千方百计挖掘内部就业潜力。通过调整农村经济发展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农产品加工及流通业,拉长产业链条,最大限度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一是壮大畜牧业。近两年来由于深入坚持实施市委主副换位战略,建小区、打会战、抓普养,推 ……此处隐藏8209个字……展的要求,进一步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层次,使农村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总体上与我国现代化发展水平相适应。从国家实施阳光工程来看,为加强农民的技术技能培训已列入各级重要日程,成为当前解决农村和农民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针对岗前培训这一环节较弱的实际,自2014年以来,我们鹤山乡逐步加强了对输出人员的技术技能培训,强化农技校这个主阵地作用,采取了“先培训,后上岗,带着技术进工厂”的办法,增强了劳务输出人员的竞争力。进一步发展推进了劳务输出产业。可以说,加强技能培训是形成我乡劳务输出金字招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我乡运作情况和外地一些先进经验,推动劳动力技术培训促进转移应着力强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乡首先成立领导小组,具体抓好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各村也都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好本村劳动力参加各类培训。形成了以用工单位需求为导向,以劳务输出企业为纽带,以农技校为主阵地,政府统筹,整体联动的技术技能培训格局。二是明确技术技能培训的原则和目标。原则即:以富民强乡为目标,按照“以实用技术促农业结构调整,以岗前培训促劳动力转移”的原则,以农技校为主线,涉农部门共同参与,加强对农民的劳动技术技能培训,转变农民的生产和创业观念,促进劳动力从事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行业,推进有条件的劳动力转移,努力提高转移的质量和水平。围绕上述原则,我们提出的规划目标为:以50岁以下初、高中毕业生及其它青壮年农民为主要培训对象,分层次、分类别,分期分批逐年培训,用3至5年的时间,力争经培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占总数的70%以上,每人至少掌握2至3门农村实用技术,最

终达到全员培训,经培训外出劳动力占外出总劳动力的比重达到80%以上,每人至少能熟练掌握1至2门务工技术,逐步达到“先培训、后上岗,带着技术进工厂”的目标。三是广泛宣传发动。通过广播、宣传栏、散发宣传资料、张贴标语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宣传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发动,鼓励广大农民通过技能培训,身怀一技之长闯天下。全体党员都要充分认识到搞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全社会营造出了一个 “ 依靠技术闯天下 ” 的浓厚舆论氛围。积极宣传报道农民工培训的方针、政策、渠道、信息和各地开展农民工转移培训的经验及做法,宣传先进典型。各培训机构也要认识到,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是抓住机遇、提升形象、促进自身发展壮大的重大举措,充分利用农民群众易于接受的各种方式调动、吸引和激发农村劳动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的积极性。四是强化培训。乡农民技术技能培训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劳务输出网络优势,根据主要输出的企业及有关工种,制订针对性强的外出务工培训方案,实行定向、定单技能培训。乡农技校要充分发挥技能培训主阵地作用,自己可以开展的培训自行组织开展,有些技能培训能力达不到的,与县职介中心或企业联合办学。自2014年开始,我乡举办服装中专班,聘请了胜芳服装企业技术人员教授专业知识。首批学员已被集体送入江苏吴江胜华制衣有限公司工作。他们在实习期间每人每天收入高的达到30元以上。农技校依据市场要求,采用长班、短班相结合的办学模式,长班学制2年,短班学制3至6个月,培训学员全部由学校推荐安置,并负责学员的长期管理,走出了一条培训输出一体化的路子,2年来共培训人员1800人,全部得到安置。五是多元化办校推进岗前培训。在实施输出农民工岗前培训的过程中,要积极实行校企联合的办法,走“订单”培训的路子,确保农民工培训后的就业安置。如胜芳服装有限公司是我乡的一家合资企业,与乡农技校合作后,所培养的学员不仅为胜芳服装所用,很多学员也输送到了南方企业。有的学员不等培训结束,工厂就急着要人,农技校成了企业的“香饽饽”。我们在办好乡农技校的同时,放开了办学市场,鼓励企业来我乡举办岗前培训班。先后成立了胜芳服装技校、汶河服装技校、申洲服装技校三家技能培训学校,长期从事纺织和服装加工人员的培训,年培训技术工人达上千人。技能培训造就了大批“蓝领”工人,也受到了用工企业的好评。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岗位培训,使他们适应岗位快,业务能力强,整体素质高,最大限度地满足劳动力市场对各种技术工种的要求。过去,我们输出的工人进厂后,前3个月为学习阶段,只发生活费,领不到工资,而现在输出的工人,持职业技术资格证书进厂后,就能享受到与技术工人同样的待遇。同时,各种速成技能培训班的成立,大大提高了外出务工者的竞争力。持证人员在选择企业时,月工资低于800元的均不予考虑。在行业分布上,前些年全乡农民工一半以上从事建筑业,而现在已有70%以上进入纺织、服装、电子、机械制造等10余个对技能要求相对较高的行业。三、构建全员培训强大声势,加快农村劳动力在乡内实现转型在面向劳务输出需要开展培训的同时,要注重加强面向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开展培训,并把农业技术的培训、推广、服务融为一体,努力提高技术技能培训的实效,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实现农民由粗放型种养向技术型发展成功转型。一是以农技校为主阵地,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对象是农民,他们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既要组织农民参加学习,又要顾及他们自家的生产,学习时间和精力都有较大的限制,不可能安下心来长时间做板凳学习。农技校在发挥农民技术技能培训主阵地作用的过程中,要结合农民培训的特点,在教学流程上,实行目标、培训、实践、考核四个程序,按照农民特点短平快进行培训。在专业设置上,要以农业产业化发展目标为中心,以广大农民需求为重点,按照实用高效的原则,积极实施针对性强的培训。在教学形式上,要力求务实多样。一是长短班结合,农闲时办长班,农忙时结合生产技术环节办短班。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是讲课与观看相结合。四是讲解与专业户介绍相结合。五是学习与生产相结合。如与农民生产密切相关的畜牧养殖、种植业等农业技术,要长时间、滚动式办班,组织农民轮流学习技术。对于涉及范围小,针对性强的技术,则以短班的形式组织学习,专人讲解,并上门做技术指导。二是全社会共同参与,营造科技推广强大氛围。 农口部门负责实施一项主导产业,推广一项主导实用技术,培植一个科技示范点的三个一工程,按照农业结构调整实施区域化布局,对于各项产业的发展,成立专门的工作组,以业务相关联的部门为基础,抽调精干力量共同组成,抓好项目的运作实施,特别是技术的推广应用,保持每个项目旺盛的生命力。要加强与科技部门合作,聘请专家、教授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聘请技术员住在乡村现场指导,解除农民因技术因素不敢调整的后顾之忧。广大农村党员要自觉学习农业种养技术,不断提高奔康致富的本领,为农业技术技能推广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总之,加大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是一项促进农民增收,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社会系统工程,是切实落实“三上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必然要求,任重而道远。广大党员要大力探索拓宽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新路,把这项工作做得更全面、更深入、更有效,把鹤山乡的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推向新的更高的水平。

二00四年八月

实施技术技能培训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第3页)一文由www.yi35.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扩大内转外输力度加快全镇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劳动力经验材料(精选多篇)(全文共1270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